“碳达峰”和“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在去年9月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在今年3月份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双碳”目标下,各行业均面临非常大的“减碳”压力。其中,汽车行业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的7.3%,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国车企提出明确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尽管近年来国内车企在汽车电动化方面独树一帜,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体布局方面仍缺乏中长期的规划。由于“碳中和”在汽车行业的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减碳成本和投入规模巨大,大部分国内车企正处于技术转型的高投入期。
业内普遍认为,降低碳排放是一项投入巨大且风险巨大的工作,在缺乏顶层指导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制定和准确实施相应规划。为此,多家车企高管日前呼吁,在国内“双碳”目标达成方面,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明确汽车产业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指导车企更好地用实际行动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国内车企期盼
“减碳”路线图早日落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更与个人消费观的改变等多方面问题紧密相关。
“‘碳达峰’‘碳中和’对汽车厂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希望国家尽快明确各个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实施路径,包括路线图等都应该明确,使车企在重大技术、重大产业领域实现快速布局和突破。”在目前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刘亦功说。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提出,虽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030年和2060年,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企业希望能够看到分阶段的目标和路线图,就像新能源领域有分阶段的目标一样。“比如,国内新能源发展目标是,2025年销量占比20%,2035年占比50%。‘碳中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结合起来?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也发表了类似看法。他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具体要求应尽快明确,指导车企有序实践。
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则建议,应出台面向“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实施路径图,让汽车产业链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路线和行动方向。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还没有国内车企针对“碳中和”提出具体指标,大多数车企仍停留在学习研究及准备阶段。部分车企虽然计划推出新能源产品,但对整个供应、生产链条上的具体“减碳”举措均未涉及。
很多车企还希望,相关细则能够综合考虑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一些政策的协调性。“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乘用车领域,已经实施‘双积分’政策。车企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细则,如何与‘双积分’政策做好协调?也是车企共同关心的问题。”项兴初表示。
跨国车企
陆续加入“禁燃”队伍
在实现“碳中和”的全球目标下,已有不少跨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对外公布了各自的“减碳”目标与规划。6月23日,奥迪和本田同时对外宣布“禁售燃油车”的具体时间,正式加入“禁燃”车企队伍。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家跨国车企提出明确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有5家车企明确宣布停售或停产燃油车的具体时间,有7家车企发布了完全实现电动化的时间和目标。
“上述车企在‘碳中和’方面进展较快,得益于欧洲从2020年率先对汽车产业碳排放实施了严苛的监管政策。”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很多欧美地区的大型汽车企业都已制定各自的“双碳”路线图,并已展开实施。
针对“政策制定好时间表,企业才能启动布局”的观点,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国内汽车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上,不应该只靠外力驱动,而应借鉴国际企业,从外力推动型到内力驱动型转变。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国内汽车行业的“碳中和”细则还未出台,但已有部分车企开始在“碳中和”方面积极探索并行动起来。据刘亦功透露,一汽集团已成立“双碳管理委员会”,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和行业方面的发展动态。比亚迪也在今年2月份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对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1/3”减法,助力零碳目标的实现。
林示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汽车产业将逐步替换掉石油驱动技术,实现100%的电动化。这将直接影响原料供应端、生产端、使用端的开采、制造和回收,并重构汽车盈利体系。国内车企现在就应该动起来,谋划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Copyright © 2019 武汉速度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3762号-1
技术支持:nak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