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政解读
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新阶段:商业化落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日期:2023-05-23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全国50多个省市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定,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超过2000张,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0000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并针对性地布局载人载物、无人清扫、末端配送等多种场景,测试示范加速向纵深发展,无人化测试、商业化运行加速推进,地方立法突破迎来全国新高潮,测试结果互认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向规模化示范新阶段演进,相关部委加强产业发展创新政策供给。”日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表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新能源汽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48%。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体两面,智慧交通、智能网联以及自动驾驶的发展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密切关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在内的10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快速推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阶段。合法上路,常态营运,是智能网联汽车最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而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推进与政策法规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可靠性、安全可靠、数据积累、算力支撑、商业模式构建等息息相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开国指出,“当前,智能驾驶规模化量产落地依然面临着诸如法规、伦理、安全、成本、工程化、商业模式等诸多挑战。”

  规模化落地还需“过五关”

  “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加速商业模式的探索,如何提升社会接受度,如何完善自动驾驶技术,如何建设与基础设施相关的硬环境以及包括法律法规在内的软环境,都是智能网联汽车从封闭场地测试走向开放道路测试,到示范应用,最终走到商业化推广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产业研究部部长李晓龙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各个部委支持下,各地已经建立了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示范基地,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16个双智试点城市,全国已经有超过50个省市地区发布道路实施细则。

  “近几年国家相关部委正在加速出台智能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智能驾驶上路条件。北京、上海、深圳等等许多国内城市都推出了适合于智能驾驶的法规文件,高阶智能驾驶法规正在由地方性实施向全国拓展,准入管理办法也在逐渐落地,在已经清晰的顶层设计下,企业如何突破技术瓶颈,赢得公众对智能驾驶系统的信赖,助推政策法规的加速落地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必须跨过的第一关。”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剑光指出。

  成本过高则是需要突破的“第二关”。目前,C端市场面临的问题是高阶智能驾驶的系统成本过高,要想覆盖目前市场主销的20万元以下的车型,需将成本降至万元以内;而B端市场,制约规模化量产的主要要素是装备成本过高。据测算,未来2-3年之内,把基础设施成本控制在每公里10万元以内,才能够真正实现大规模部署。

  在技术方面,目前智驾水平处于智能辅助驾驶阶段,在开发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场景缺陷。

  在安全方面,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安全是高阶智驾规模化量产的三大安全要素,特别是人机交互安全是新要素,车企需要应对更多冗余带来的平台变革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最后,在伦理层面,自动驾驶车辆是机器替代人来驾驶,伦理是相对遥远但又不可避免的话题,智能驾驶取代人类驾驶,必然要面对人类驾驶所面对的社会伦理问题。

  尽管当下还面临法律法规、相关技术、场景的落地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宋德王预计,2030年,全国L4级车辆将有望突破一百万台。

  推动示范区测试标准协同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成为行业新战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多座一线城市在此争锋。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实现自动驾驶场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目前支持8大类自动驾驶场景示范落地,累计部署自动驾驶车辆612台,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无重大主责安全事故发生。其中,Robotaxi部署314台,覆盖经开区60平方公里。”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烨透露,首批实现Robotaxi全无人载人运行,解决了场景化、商业化最后的障碍,北京最后全无人的商业化落地也会很快在今年之内,更快的话今年上半年会放开进行全无人的商业化。

  在北京积极探索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布局的同时,4月17日,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通知书、示范运营证颁发。将有20辆持证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上海嘉定和临港新片区共1500多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上,向社会面接单运营。

  这也意味着,限定条件下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已经逐步走进了上海。

  在广州,已累计向13家测试主体旗下的323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测试许可,其中178辆测试车升级到三级道路测试,231辆测试车升级到载客测试,45辆测试车升级到远程测试(17台远程载客),50辆测试车升级到示范应用。

  “广州、长沙、北京、重庆等已经支持了驾驶位无人的测试,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个比较积极的成效,也有力加速了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周剑光表示。

  但同时,测试示范过程中仍遇到测试结果不互认、测试时空范围受限、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各地示范区在政策和标准等方面有不一致的地方,形成了一定的地方壁垒,包括测试互认、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以及无人化测试场景等方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高级工程师王辰表示,目前北京、上海、长沙、重庆等示范区形成了明确的互认项目,但是道路测试方面,尤其异地里程互认、各地示范区测试场建设、开放道路建设有不同的规划,对测试里程的认定也有差异。

  对此,宋德王建议通过推进测试规程、测试场地、测试设备、测试数据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测试报告互认,测试牌照、测试里程互认,允许企业按照实际需求报备后上路,推动多示范区管理标准协同,推进更大范围L4级有条件车内无人测试示范。

  “在功能测试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落实商业化运营的措施,形成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减少企业成本的同时,推进测试示范标准化和统一化。”王辰认为。

  而为进一步推动有序开展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培育早期市场以驱动产业发展,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提出三方面倡议。

  首先,推动破解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法规障碍。建议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环境,更好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解决不适用性的问题,促进产业化商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其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层级和影响的范围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消除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制约和限制。

  第二,营造支持创新、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加强行业合作,上下联动,积极鼓励引导负责任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活动,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造、宽松包容发展环境,促进公平公正,确保可控可信。

  最后,提高公众的认知,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强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和信赖感,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杜巧梅 编辑:张明艳)

 

 

 

 

 

 

 

      版权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均有出处,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律问题。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汽车视频

更多

Copyright © 2019 武汉速度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3762号-1

技术支持:nak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