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过去一周,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最为令人记忆深刻的一个瞬间,想必大多人都会把选票投给北京时间6月10日,比亚迪A股盘中大涨近7%,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并成为首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即便截至北京时间6月13日收盘,上述两项数据均有所回落,但依旧维系着属于它的资本高光时刻。仅就市值维度而言,更是超越大众,一举来到全球车企总排行第三名的位置,整体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十分有趣的是,同样就在近日,目前市值稳居全球车企榜首位置的特斯拉,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宣布2022年股东大会将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位于得州超级工厂举行。
届时,将就13项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其中,特斯拉在第4项提案中表示,公司将按照“3:1”的比例进行拆股。
了解后得知,这也是其近两年内的第二次拆股。首次按照“5:1”拆股的节点,则为2020年8月。正式实施后,随即引发了股价的疯狂冲高。截至2022年6月,累计涨幅已经超过40%。
而在最新递交给SEC的文件中,特斯拉表示:“再次拆股是为员工管理股权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让普通人更容易购买到特斯拉的股票。”
不过,作为旁观者清楚地知晓,进入2022年以来受限于诸多不可抗力,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位于资本市场的表现,实在不算亮眼。尤其市值方面,已经从曾经最辉煌时的万亿美元之上,迅速回落到7200亿美元左右。
所以拆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注入一针“强心剂”,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一扫颓势。
看到这里,不禁引出今天文章想要讨论的最终主题:假如你有100万,重仓比亚迪还是特斯拉?
换言之,一边是当下中国新能源车企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品牌”,一边是此刻全球新能源市场当之无愧的“绝对风向标”,究竟谁更具有投资的潜力?
而这恰恰也是最近与身边很多朋友交谈时,屡次被提及的。不过,展开阐述之前还是想要提前说明,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开放性的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必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打开网页任意搜索,类似“比亚迪与特斯拉”之间相互比较的文章,同样屡见不鲜。因此,就我个人来说,更想从三个方面来聊聊心中的看法。
首先,仅就目前已经公布的一季度销量成绩,比亚迪新能源车总共卖出28.45万辆,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新车超过31万辆。
但必须知晓的是,二季度随着中国上海疫情的肆虐,特斯拉在华唯一一座工厂被迫停产19天的时间,已然造成了较大的产能损失,5月、6月终端销量情况均不及预期。而按照马斯克的预期,在产能足够给力的情况下,2022年特斯拉的交付目标将会达到150万辆。
反观比亚迪,虽然身处同样的困境,但得益于抵抗风险与自我把控能力较强的供应链,自官宣停产燃油车以来,已经连续三月实现月销10万+的表现。
近日举行的2021股东大会上,其官方保守估计2022年总销量将达到150万辆,若供应链做得更好,甚至有望冲击200万辆。
显然,如果将时间轴拉长至全年,比亚迪极有可能实现对特斯拉的反超。
其次,便是二者的赚钱能力。同样以一季度财报为例,特斯拉总营收达到187.56亿美元,约合1263.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37.36亿美元,约合251.6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则为32.9%。
相比之下,比亚迪一季度总营收为668.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8.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则为15.6%。
毫无疑问,在这一项上,特斯拉取得了优势非常巨大的完胜。
再者,便是双方所各自扮演角色的特点。聚焦特斯拉,先要着重点出的还是它在产品上,尤其是推出Model 3与Model Y后,位于纯电板块的绝对领先优势。
两款车型无论在内外饰设计前瞻性、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度、辅助驾驶先进性、综合能耗表现、行驶质感、补能体系、销售模式等多维度,都有着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更为重要且极易忽略的一点,在熬过那段产能地狱后,特斯拉已然成长为全球制造能力最强大的车企之一,愈发游刃有余的通过迭代生产工艺、兴建更多超级工厂,树立起新的长板。
加之极致的成本管控能力,也让上述两款车型在保持疯狂赚钱的前提下,有了随时进行价格调控的底气。另外,不要忘记,为该品牌亲自站台的人究竟是谁?
纵使马斯克因为其狂妄的性格,在许多事情上充满争议的操作,总会受到外界的吐槽与冷眼旁观,但依然无法阻挡他继续散发非常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为特斯拉不断赋能。
至于比亚迪,必须承认的是,时间如果倒退回几年前,它的声量远不及现在这般高亢。
真正的转折点,必然是其成功推出DM-i混动技术后,放弃了对于动力、加速度的极致追求,转而重新聚焦用车过程中,尽可能低的能耗表现与经济性。这样思考与取舍过后的选择,已然催生出一批足够出色的“明星车型”。
并且当自主品牌纷纷意识到,“混动技术路线”可以作为新能源赛道的最佳切入点时,比亚迪凭借整体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已经变得难以追赶,而它渐渐牢牢掌握了插混市场的“定价权”。
加之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与成本优势愈发凸显,身处纯电赛道上,比亚迪同样收获了终端用户的认可。
而在渐渐蜕变为一家足够出色的新能源车企后,比亚迪经过多年的铺垫与积累,主动“对外输出”则是它选择的又一条路线。换言之,努力扮演好一家新能源头部供应商的角色。
至于阶段性结果,收获特斯拉所抛出的足额动力电池订单,已然能够说明许多东西。与之对应的弗迪电池,过去一年也拿下了超30家外部主机厂客户。DM-i混动系统的突出表现,同样引发了其它车企的关注与跃跃欲试。
综上,两家车企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说各有不同。
位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特斯拉必然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马斯克也称得上“意见领袖”。而身处中国新能源市场,即便前者依旧强大,但请切勿低估比亚迪所崛起的速度。
文末,重新回到所抛出的那个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过后,答案可以说日渐清晰:仅就持续增长性与未来前景而言,更想用“平分秋色、各胜一筹”来形容两家车企。
假如拥有100万,分别拿出50万重仓比亚迪与特斯拉,或许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那么,如果是你,又将怎样选择?
版权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均有出处,对转载文章不存在侵权等法律问题。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Copyright © 2019 武汉速度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3762号-1
技术支持:nak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