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对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等四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结果显示:汽车生产一致性问题涉及一些零部件生产不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汽车生产一致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务必得到保障。”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报,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公布了对近期组织的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在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四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共有24家企业的24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这些整车生产一致性问题基本上出自相关零部件环节。
记者了解到,这个传统汽车监督检查结果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之后发布的。一直以来,产品一致性问题导致车辆无法销售、公告产品撤销、企业资质撤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传统汽车生产企业,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解决生产一致性问题,都需落实责任主体意识,建立生产一致性体系。
生产一致性问题备受相关部门重视
“整车在研发、设计完成之后要去做实验,之后便是形式认证、上公告等流程。上公告之后,汽车企业才获批生产和公告一模一样的整车。”一家传统汽车企业不愿透露身份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生产一致性,具体来说,就是车辆生产企业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对生产一致性问题都很重视。记者了解到,2010年6月,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当年7月1日实施。此次,工信部在载货汽车、专用车、挂车、乘用车等4个类别的传统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发现共有24家企业的24个车型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具体来看,传统载货汽车共涉及11家企业的11个车型产品,涉及制动系统、侧后防护装置、OBD系统故障指示器、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专用车共涉及5家企业的5个车型,涉及车身反光标识、产品标牌内容、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挂车共涉及5家企业的5个车型,涉及仓栅结构、制动系统测试部件、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传统乘用车共涉及3家企业的3个车型,涉及内后视镜、座椅头枕、液压制动软管等生产企业名称与《公告》备案参数不一致,不符合《公告》管理要求。
新能源汽车独立评论员曹广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拥有成熟的四大制造工艺(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其生产方式也相对成熟,大多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且行业标准也已经相对完备,生产一致性应该能够有较好的保证。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11月,工信部在组织对乘用车、客车、专用车3个类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广汽本田、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等25家车企都被检查出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产品一致性问题也逐渐受到行业关注。
生产一致性问题频出行业监管带来压力
记者了解到,人们对不同车型生产一致性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来讲,货车主要包括整车结构参数、侧后防护装置和柴油货车环保能耗等13个项目;专用汽车主要包括整车结构参数、侧翻稳定角、制动系统、汽车防抱制动性能等10个项目;乘用车主要包括机动车安全、国六排放、燃料消耗量等7个项目。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包括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纯电动续驶里程及电能量消耗量、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安全性要求、轻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等10个项目,新能源客车主要包括客车结构安全、内饰材料燃烧特性、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蓄电池单元热失控试验等15个项目,新能源专用车主要包括机动车安全运行强制性项目、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纯电动续驶里程及电能量消耗量等6个项目。
曹广平告诉记者,生产一致性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产品安全,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并且与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能环保等公共利益也有关联。如果产品不符合国标或相关法规,重则会造成产品质量事故、交通事故,轻则造成用户或公共利益的损失。
业界专业人士表示,工信部公布近期组织的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预示着工信部对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由理论转向实际行动。做好生产一致性管理工作、满足法规要求、规避运营风险,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当务之急。
行业监管带来的压力,对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样适用。
2010年6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公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显示,车辆生产企业是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和完善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保证车辆产品一致性。
记者了解到,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就对2017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通报存在较多违规问题、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18家企业进行了约谈,并予以通报。虽然主管部门“动真格”,国家多次发文对生产一致性问题进行规制并且严格督查,但是生产不一致现象依然存在。这是值得人们警惕的问题。
整车企业责任重大应建立生产一致性体系
“严格说来,车辆生产企业是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和完善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应该负总责。”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生产一致性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于整车企业。他表示,整车企业负责管理工厂、负责管理供应商等各方面,如果整车企业拥有较完善的体系,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整车企业管理出现了漏洞,或者企业有投机取巧等原因都会造成生产不一致问题。
曹广平也提到,检查出现问题后具体是汽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负责任,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整车的检查、标定、检测环节出了生产一致性问题,由整车企业负责;零部件购销、装车、调试环节出了生产一致性问题,由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共同负责。
记者了解到,对于整车企业来讲,建立生产一致性管理体制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某日系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法规一致性保证、车辆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保证、车辆零部件的一致性保证、整车一致性保证、变更管理、合格证管理。
某汽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内容很复杂。对于车辆本身来讲,后期如果有整车企业导致的设计变更、或者供应商变更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生产不一致。不过,他也提到,如果由于整车企业的供应商偷工减料、供应商设计变更没有管控好等因素,也会造成生产不一致问题。
根据一汽丰田工作人员的表述,对于车辆零部件生产一致性保证,既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的选定与日常管理,又包括量产后的供应商日常管理以及特殊零部件的日常管理。具体来说,整车企业经过综合评价来决定供货商。其中包括:有能力提供顾客满意的零部件,品质、技术、价格、数量及交货期的确实性和稳定性,经营的稳定性和技术开发能力。此外,特殊零部件的日常管理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中国法规监管对象零部件(CCC、环保等法规要求零部件)由整车企业品质管理部署实施SI法规监查;CCC强制认证零部件,由品质保证部联合调达部对供应商的CCC证书有效性进行监控,并定期实施供应商的工程监查。
监管正在加强行业人士建议加大惩罚力度
政府部门对汽车行业的监管正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各汽车主管部门逐步加强了车辆产品一致性监管的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车辆生产一致性管理成为车辆生产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车辆生产企业需搭建产品生产一致性管理体系,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管理,满足国家及企业对一致性管理的要求。
曹广平告诉记者,不能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车辆生产企业,严重违反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上述检查中发现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以及《公告》管理的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理。企业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督促企业尽快查明产品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
据悉,2020年12月,工信部约谈新能源汽车产品监督检查中的25家汽车企业并作出处理决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工信部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为何生产一致性问题屡禁不止?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要还是厂家受利益驱动所致。对此,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也曾表示,生产一致性问题在行业内,特别是商用车领域较为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厂家受利益驱动所致。
《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对于不能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车辆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视情节轻重,依法分别采取通报、限期整改、暂停或撤销‘免予安全技术检验’备案、暂停或撤销其相关产品《公告》等措施”。
“生产一致性首先是企业的责任,制造厂家要有生产一致性的管理制度,并按期检查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申报公告的产品相符,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不过,曹鹤也曾表示,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力量不足,导致部分制造企业存在投机取巧行为。即便被查出生产不一致,也不过是取消相关产品的《公告》,相比国外因生产不符合法规产品而导致的巨额罚款,国内的处罚则显得不痛不痒。
各方发挥职责协同生产一致性管理与检查
如何确保汽车零部件生产一致性、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呢?曹广平告诉记者,基本上分为工信部严格管理与检查,以及车企严格管理与自查。
据悉,按照国家对车辆生产企业实施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制度,工信部依法对《公告》内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进行监督管理。车辆生产企业应当编制、执行、适时调整《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并存档、备查;定期编制《企业生产一致性信息年报》,并存档、备查。工信部通过指导编制并监督实施《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检查《企业生产一致性信息年报》,组织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等工作,对《公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进行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
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将在车辆生产、销售、注册登记等环节进行。工信部委托相关中介机构承担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的技术性工作,每年制定并公布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年度工作方案,确定该年度重点实施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的企业范围、产品类型及项目,并组织实施。
曹广平告诉记者,必要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作为年度工作方案的补充。车辆生产企业可以主动向工信部申请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经检查符合生产一致性要求的车辆生产企业,其产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后,在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时可申请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此外,由于工信部检查用的是随机现场检查和抽样送指定检测机构检验的方式。有行业人士表示,这消除了车企想要“作弊”的念头,只能老老实实把车造好。不过,也有人表示不同的看法,“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每辆车都送检,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必然采用样品送检的办法。这就要求必须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检查,保证送检车辆与销售车辆的一致性,在实际过程中,相关部门疏于监管。”
除了加强监管之外,有行业人士表示,对车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建立通报制度,在规范车企生产制造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车企的新车制造各项标准进行规范化约束。
Copyright © 2019 武汉速度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3762号-1
技术支持:nakeu